為解救能源危機,因應節能、環保、安全、健康等趨勢,全球各地紛紛掀起綠建築風潮,透過智慧化、採用資通訊技術,打造優質居家空間。在眾多有線/無線通訊技術當中,以無線感測技術實用性最高,最能滿足綠建築的使用需求。而構建無線感測網路的技術又有許多種,如ZigBee、Z-Wave、INSTEON等,彼此之間競爭激烈,其中尤以ZigBee與Z-Wave較受矚目。兩種技術各有其優缺點,ZigBee應用範圍廣泛,Z-Wave則專注於家庭控制及數位家庭市場,兩者在家庭無線感測網路市場上短兵相接。
|
|
|
|
無線感測技術脫穎而出
資訊與通訊技術高度發展,包括微電腦技術、數位通訊技術、自動控制技術、感測器元件微型化技術等,成為綠建築智慧化的重點,可結合智慧建築的有線/無線通訊技術包括紅外線、藍牙、超寬頻、無線區域網路、WiMAX、ZigBee、Z-Wave、INSTEON、X10、電力線通訊(Powerline Communication, PLC)等多種技術。相較有線通訊技術,無線通訊技術更受到矚目,且以無線感測網路(Wireless Sensor Network, WSN)最受青睞。
ZigBee應用層出不窮
目前無線感測網路可採用的通訊協定包括ZigBee、Zensys 的Z-Wave 及SmartLabs 的INSTEON,比較上述技術,以ZigBee的技術可行性最高,其特性包括高資料傳輸速度、高可靠度、低功耗、低成本、支援多樣性的網路架構、低功率長距離、可加密提高資料安全性及使用頻段為免費的2.4GHz/868MHz/915MHz等。ZigBee是開放性標準,由ZigBee聯盟制訂無線通訊協定標準,推動相容性測試(Compliance Test),可確保不同廠商間的產品可以互通。此外,ZigBee的應用可擴展至住宅、辦公大樓、產業環境等領域。
無線感測網路的感測器節點包含一個微型處理器(通常是低功耗的微控制器)、無線通訊晶片、各種感測器、足夠的記憶體和硬體能力等。ZigBee SWOT分析整理如下:
|
|
優勢(Strength)
Ø IEEE標準化規範
Ø 用途廣
Ø 傳輸量高
Ø 可加密
Ø 節點多
|
劣勢(Weak)
Ø 成本較高
Ø 市場定位不明確
Ø 穿透性弱
Ø 功耗較Z-Wave高
|
機會(Opportunities)
Ø 廠商開發有明確的規範依循
Ø 開發具有彈性
Ø 許多國際大廠皆為ZigBee聯盟會員
Ø 完整的產業鏈
Ø 技術開放
|
風險(Threats)
Ø 技術較為複雜、開發時間長
Ø 產品需進行互通測試
Ø 家庭自動化市占率低
|
表1. ZigBee之SWOT分析
Z-wave市場策略精準
Z-wave是由丹麥公司Zensys所一手主導的無線組網規格,Z-wave聯盟(Z-wave
Alliance)雖然沒有ZigBee聯盟強大,但是Z-wave聯盟的成員均是已經在家庭自動化領域有現行產品的廠商。尤其是國際大廠思科(Cisco)與英特爾(Intel)的加入,也強化Z-wave在家庭自動化領域的地位。
Z-wave鎖定的技術平台就是家庭自動化,Z-wave的角色即為替代現行的X-10規格,目前已經有X-10與Z-wave共生的橋接器產品出現。而衍生出的產品琳瑯滿目,在國外許多喜歡自己動手做(DIY)的家庭自動化用戶也都開始注意並使用Z-wave。
在技術面上,Z-wave從原本的9.6Kbit/s提升到40Kbit/s,並宣稱提升後原本的9.6Kbit/s能與40Kbit/s共存。在節點數方面,一個Z-wave網路可支援兩百三十二個點。
尤其PC與遙控器的使用者介面才是使用者直覺產生使用者經驗的媒介,加上產品造型的工業設計與質感,更是提升價值所在之處,而這些都是所有Z-wave 聯盟廠家願意投資的領域。而其餘的技術,都由平台提供商負責,使得Z-wave的客戶可以專心致力於提升並加強使用者經驗。
ZigBee VS Z-Wave
ZigBee與Z-Wave皆強調在家庭與建築物自動化與監控方面的應用潛力,除了上述無線通訊技術的不同外,此兩標準仍有許多其他的不同點。
ZigBee
|
Z-Wave
|
|
使用頻段
|
2.4GHz,
915MHz, 868MHz
|
900M
Hz
|
傳輸距離
|
10m~75m
|
30m
|
資料量
|
250k
bps,40k bps,20k bps
|
40k
bps
|
調變技術
|
BPSK,
OQPSK
|
GFSK
|
節點數
|
65536
|
232
|
加密技術
|
128-AES對稱加密
|
None
|
耗電量
|
Idle:
500 uA
Rx:
37 mA
Tx:
30 mA
|
Idle:
5 mA
Rx:
21 mA
Tx:
23 mA
|
表2. ZigBee與Z-Wave通訊標準比較
ZigBee可使用16位元短定址或64位元擴充定址,因此在一無線感測器網路內,ZigBee號稱可支援65,536個節點(終端感測元件)的聯網互通。Z-Wave則使用8位元定址,因此在一無線感測器網路內僅可支持200多個感測元件的聯網。
在電能消耗方面,ZigBee的目標是在不換電池下,依應用需求,可使用半年以上;而Z-Wave號稱在類似情況下可使用十年。這主要是因為Z-Wave 的資料傳輸率較低,通訊協定堆疊較簡易,編碼較簡單所致。ZigBee與Z-Wave皆可運用如8051的8位元微控制器(MCU)來完成其MAC與基頻協議所需的控制動作。
並且因為ZigBee是以IEEE802架構做為通訊協定堆疊底層,因此比較能夠和其他IEEE802標準(如IEEE802.11)相連通,在IP聯網方面也較容易。日後在IPv6建置完整後,使用者或管理人員可透過IP網路,直接遙控ZigBee無線感測元件。
另外,ZigBee聯盟可採類似WiFi組織的方式運轉,與IEEE802.15.4工作小組搭配,做好認証工作,使廠商間的ZigBee產品能良好互通,擴大ZigBee的產品應用範圍,這是Z-Wave短期內不容易做到的。
因Z-Wave的通訊協定堆疊較簡單,且資料傳輸率較低,使得其耗電量較低,但也因此限制其應用範圍。Z-Wave較適合應用於低傳輸率、低責任週期(Duty Cycle)、低複雜度與低元件數的無線感測網路。
雖然目前ZigBee晶片價格大於Z-Wave,但Z-Wave現有能獲得的資料與技術協助多來自Zensys一家廠商,而ZigBee供應商較Z-Wave多出數倍,在日後ZigBee殺手級產品進入成熟期後,晶片價格勢必可大幅度降價。
ZigBee與Z-Wave最大的區隔在於實際應用面上,Z-Wave只專注於自動化家庭控制系統上,ZigBee則在使用定位上較無受限,通訊架構具有彈性且安全性高,在隱私方面能夠保障使用者不易受破解入侵。
台灣優奎士推出的ZigBee無線感測網路實驗系統,採用TI CC2530 ZigBee晶片,符合ZigBee 2007/Pro 協議。由於無線感測網路的相關通訊堆疊太過於複雜,牽涉的技術層面甚廣,相對的其學習門檻也甚高,因此將無線感測網路的相關設計與應用變成易學易用的技術,是本實驗系統設計的精神。ZigBee無線感測網路實驗系統備有專屬的教材,透過Visual Basic 開發應用程式,初學的使用者可以不用理會底層的相關協議,即可快速上手快開發相關的應用,教材並整合五個情境應用專題,可供實作如智慧型無線窗簾遙控系統、情境燈光控制系統、太陽光能監控系統、居家照護系統專題及數位家庭智慧型無線門禁系統。
圖1. 物聯網與ZigBee實驗系統
此外,由於嵌入式系統的普及和物聯網的熱潮,亦有結合ZigBee和嵌入式系統 UBIKIT
6612的相關應用,UBIKIT 6612採用TI DM3730 ARM 核心,NAND 512 MB 及RAM 256MB,系統為Android 2.3 版本,Android 為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廣泛使用的系統。透過兩者的搭配,不僅可以學習無線感測網路相關的應用,並能夠學習Android 開發的相關技巧,有別於單純利用Android 手機開發,透過UBIKIT 6612其多樣化的輸出入埠,使用者可以去開發如物聯網、車聯網等在智慧型手機上無法開發的應用,並可以透過UBIKIT 6612多樣化的連網方式,如3.5G、WIFI、ETHERNET等,將採集到的資料透過雲端送出。當使用者具備相關的知識後,即可結合如智慧電錶等,去實作家庭智能網路端的相關應用。
圖2. 智慧聯網示意圖
Reference:
無線感測網路揮軍綠建築
ZigBee與Z-Wave一較高下
策略/技術未臻顛峰 ZigBee尚缺臨門一腳
無線感測技術競賽起跑 功耗/節點數/價格為致勝關鍵
http://www.2cm.com.tw/coverstory_content.asp?sn=070101096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